本文目录一览: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清代,是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内有精美建筑和珍贵文物,如正大光明殿、勤政亲贤殿等。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给中国文化带来巨大损失。
圆明园与清朝康熙年间建成,又经历几代帝王的扩建和修缮,里面有无数珍宝。然而这样一个伟大的建筑园林却在186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给破坏了。 里面的文物被抢夺,建筑被大火焚毁,如今只剩断臂残骸。现如今圆明园作为象征性的遗址,提醒我们牢记耻辱,强大祖国。
在清朝末年,圆明园两次遭受劫难。第一次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他们疯狂抢掠园中珍宝,无法携带的文物则被无情破坏。18日,英国将领额尔金下令焚烧圆明园,火焰肆虐三天三夜,这座世界级的园林成为了一片废墟。 丧权辱国的条约 圆明园的毁灭并非孤例。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他们掠走了园内所有能搬走的物品,无法搬走的则被破坏。 为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在园内放火,导致圆明园的毁灭。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
焚毁行动:10月18 - 19日,英国首席代表额尔金以清政府虐待英法“侨民”为借口,下令纵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圆明园及附近清漪园、静明园等皇家园林化为废墟。后续影响文化损失: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其建筑和文物的毁灭是中国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多阶段、持续性的历史灾难,主要经历了五次浩劫。火劫(1860年):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洗劫珍宝,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
最新《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了解历史:深入了解圆明园辉煌与毁灭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理解叙述: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如何紧密围绕“毁灭”主题进行叙述。 朗读训练: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再次感受圆明园的美景。
2、了解圆明园辉煌与毁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如何围绕“毁灭”主题展开叙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回顾上节课初识圆明园,感受其美景。今天,我们将通过自主学习,更深入地体会圆明园的魅力与毁灭。
3、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我们500多个学校那么大。各个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4、《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感悟、欣赏、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初步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这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文的生字词。
6、第二课时通过学习第四自然段来感悟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第三课时是通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说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读、思、议、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舒心评课】“读”出感悟,“思”得收获
从教学设计的目标2,看课堂上是要求学生进行朗读的。在实践上却仅仅是读词语。那么全文的信息就无法以声音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就不可能更深刻。当然,读的方法并不唯一,但无论什么方法,真读才会有真收获。②思出收获 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在课堂的思维的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听课评课的心得范文1 原本以为上课、听课、评课是教师的家常便饭,不言自知,并不十分重视,但通过了这次的骨干培训,使我认识了有三点是最重要的。
在教学中我们要力求做到: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和学科感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维和有深度的交流讨论;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断提升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要注重动态的生成。
杨老师笑容亲切,语言平和,学生听得开心,教师听得舒心。充分展示了杨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教师教学评价语言评价多样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本节课起到了引领与示范的作用,是一堂让学生和教师意犹未尽的好课。

怎么写小学语文写作设计教案
浏览、制作、讨论 能力 理解 利用网络增强理解、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浏览、写作 情感 理解 “毋忘国耻 振新中华”朗读、浏览 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辉煌和现在的惨状。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一共八小节,向我们讲述了一粒种子的梦想:它想象了自己生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不同体验,告诉我们种子生长的艰难过程以及它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