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
1、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及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账户管理 账户清理:在成功安装数据库后,应立即删除除本地主机root账户外的所有账户,以减少潜在的安全风险。 密码设置:为服务器本地root账户设置一个复杂且定期更换的密码,包含字母和数字,以提高账户安全性。
2、维修流程将未经处理的计算机设备送修或请外来人员维修时,必须遵循严格的维修流程。设备送修前需进行数据备份和清理,确保敏感信息不被泄露。外来人员监管外来维修人员需经过身份验证和授权,并在公司人员的陪同下进行维修操作。
3、数据管理流程制度是组织为确保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流程性规定和准则。这些制度旨在明确各级数据管理组织的职责、规范数据管理活动、提升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并促进数据的共享与应用。
4、国家对数据安全实行的管理制度主要有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制度,以及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等。首先,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是根据数据的重要性、敏感性以及一旦泄露或遭到篡改可能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个人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进行分类,并实施不同级别的保护措施。
5、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存放备份数据的介质必须具有明确的标识。备份数据必须异地存放,并明确落实异地备份数据的管理职责; 注意计算机重要信息资料和数据存储介质的存放、运输安全和保密管理,保证存储介质的物理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明确了哪些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机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明确了以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机制: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明确了重要数据的目录,对列入目录的数据给予特别保护,以确保关键数据的安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共享、监测预警机制:确立了一个集中统高效权威的框架,旨在提升数据安全风险信息的管理效率和预警能力。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的与数据安全相关的机制有: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依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3、数据安全法明确了6项数据安全制度:(1)数据分类分级与核心数据保护制度。
4、明确国家核心数据更严格的管理制度;构建集中统高效权威的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信息共享、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数据安全审查制度、数据出口管制制度;规定可对采取歧视性措施的国家或地区对等采取措施。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国家对数据实行的核心管理制度是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是根据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取、非法利用,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造成的危害程度,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保护。
制定数据资产管理制度
制定数据资产管理制度是确保企业数据安全、合规、高效运营的关键步骤。
硬件资产: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桌面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外部设备(如打印机、扫描仪)等。软件资产: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数据库、中间件、开发工具等。网络资源:网络带宽、IP地址、域名等。
制定数据资产策略:包括数据采集策略、数据存储策略、数据处理策略、数据分析策略等。数据资产治理 建立数据治理组织:成立专门的数据治理组织,负责数据资产管理的规划、执行和监督。制定数据治理制度:包括数据标准、数据质量管理制度、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制度等。
数据资产管理流程规范:制定和完善数据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数据资产的分类、确权、评估、交易等流程;数据资产价值释放: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应用等手段,充分释放数据资产的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风险防范与合规管理:建立健全数据资产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数据资产的安全、合规使用。
建立高层主导的数据管理组织架构,明确权责分工,保障数据资产管理工作的权威性和执行力。制定涵盖总则、细则和部门规范的制度体系,为数据资产管理提供制度保障。数据管理平台的技术支撑 搭建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集成元数据管理、质量监控、安全防护等功能,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
根据ISO 55013标准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数据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分析、使用和保护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和标准。加强数据技术支撑 采用先进的数据技术和工具,如大数据平台、数据分析软件等,提升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为数据资产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