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教案
- 2、七年级下数学第一章的总结
- 3、数学课程优秀教案
-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 5、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数学教学教案
- 6、全等三角形教案
全等三角形的教学教案
1、用动画的形式直观体现出全等形是大小一样、形状相同的图形。认识全等三角形 在认识全等形的基础上利用洋葱微课《全等的性质》学习全等三角形。想要把全等三角形重合就必须遵循一个规则——对应,两个三角形重合在一起就能得到它们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重合的顶点是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通过动画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先展示动画)。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对应的元素;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七年级下数学第一章的总结
1、法则: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单项式乘多项式 法则:根据乘法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乘多项式 法则: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极差: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方差:衡量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
3、北师大版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如下:第一章:有理数 正负数的运算:掌握正负数的加减乘除规则。分数与小数的运算:学习分数与小数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如何表示有理数,以及数轴上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4、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基本概念及公式法则 整式的乘法:包括(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5、七.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 。¤其结构特征是: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6、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数学课程优秀教案
中班数学“什么动物最受欢迎”的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程目标:让孩子们理解并分析哪些动物更受大家喜爱。引导孩子思考动物的特点、习性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课程准备:资料收集:老师收集关于不同动物的信息和图片。资料分发:将这些资料以卡片的形式分发给孩子们。
教学重点:能认识万以内的数,掌握万以内数各个数位的十进制关系及数位顺序,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方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动手、动口、动脑相结合,寓情境于活动的教学方法。
用代数式表示常用的数量关系是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各种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本节课的重点,这里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训练,关键是让学生学扎实,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普及性,使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
为大家准备了初中数学《完全平方公式》教学设计【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课题名称:完全平方公式(1) 内容简介 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 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如下: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在直角三角形中,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判定: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例如图,已知在△ABC中,∠C=60°,且高BE经过高AD的中点F,若BE=20,求BF、EF的长。
3、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外接圆半径R=C/2)。该性质称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
4、直角三角形有一些特殊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最大的边,而且也是最长的边。另外,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和总是等于90度。这些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直角三角形。
5、性质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斜边的中点,外接圆半径R=C/2)。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乘积等于斜边与斜边上高的乘积。
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数学教学教案
八年级上册沪科版数学教案篇一: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 第11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11。1平面上点的坐标 第1课时平面上点的坐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序实数对的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知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横轴、纵轴、原点等。 2。
本学期我任八年级的120班、125班两班的数学教学,120班两极分化相比125班严重,125班则整体水平较为均衡。总体来说,两班学生学习态度端正踏实,认真好学。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努力提高综合成绩,争取更大的提高。
第十一章《三角形》主要学习内容: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和角(内角、外角),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多边形的有关线段(边、对角线)和角(内角、外角),并证明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
第十三章《轴对称》主要学习内容: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等。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上)主要章节 第11章 全等三角形 第12章 轴对称 第13章 实数 第14章 一次函数 第15章 整式的乘除与 因式分解 第11章和12章为几何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全等和对称。第14章 一次函数是难点,抽象应注重建模思想。
初中数学人教版初二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三角形的边和角 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三角形的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的角:内角和为180°,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全等三角形教案
全等三角形是《三角形》这一章的主线,在知识结构上,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内容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以及全等三角形对应的元素;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能熟练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能用其解决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及对全等三角形性质的理解。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 重点: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教学案例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