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农业部公布的预防和扑灭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措施是什么?

在国家制定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中,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控制、扑灭等都制定了严格的措施和程序。包括:疫情报告、疫情诊断、疫点疫区的隔离封锁、扑杀、消毒、紧急免疫接种、紧急应急体系、经费的来源和保证等。一旦发生疫情,国家启动紧急应急系统,疫情将很快得到控制和消灭。

新华网北京2月5日消息 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刘坚表示,前一阶段中国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采取了六方面防治措施:第一,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二是配合做好活禽市场管理。以往的经验表明,活禽市场管理对于H7N9流感防治至关重要,各地兽医部门要按分工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加强活禽市场管理,推动落实“1110”制度,即一日一清洗、一周一消毒、一月一休市、过夜零存栏。三是强化应急处置。

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不从疫区购买种蛋、雏鸡和饲料;禁止鸡与鸭、鹅的混养,特别是小型养殖的农户,应加强宣传,因为散养的鸭、鹅很容易从野鸭或其他野鸟身上感染禽流感病毒;谢绝外来人员的参观。

国内动物防疫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1、我国动物防疫工作法律和行政规章主要有: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二是《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三是《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四是《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

2、兽医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行业标准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四个层级。宪法和法律是兽医法律法规的最高层级,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立法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的发展,保护人体健康,维护公共安全。(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立法目的是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4、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罪法律法规 罪名与刑罚 违反有关动植物防疫、检疫的国家规定,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的,或者有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危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5、《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05年12月29日通过,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已经2010年1月4日农业部第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身为医务人员发现禽流感后怎么上报

医务人员面对疑似或确诊禽流感病例,必须迅速响应,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步,立即报告医务科和护理部,确保信息在医院内部高效传递。在医务科统一协调下,全体工作人员紧密配合,高效展开救治、消毒隔离和防护等工作。

其职责为发现传染病病例后立即启动报告程序。报告流程规范医疗机构内部流程:医务人员或相关人员发现法定传染病患者或疑似患者时,需第一时间向所在医疗机构的防保科(预防保健科)报告。防保科负责后续工作,包括按法定时限进行网络直报、信息汇总及上报至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后,应当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报告疾病类别选择“其他传染病”,并在备注栏中注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者确诊病例”。

需2小时内报告的情况 根据《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当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时,医务人员需在2小时内进行报告。此外,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一旦确诊或疑似,也需在2小时内报告。

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在确诊后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甲类传染病主要包括鼠疫、霍乱,属于强制管理传染病。此外,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脊髓灰质炎也按甲类传染病办法处理,同样需在2小时之内报告。

在上述条件下,发现2例确诊病例的,判定为聚集性病例。(二)发现与报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就诊的流感样病例,要询问其禽类或活禽市场的暴露史,重点关注从事活禽养殖、屠宰、贩卖、运输等行业的人群。在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后,应当于24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进行网络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