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宋史》原文及翻译

1、原文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

2、元·脱脱《宋史.刘恕传》白话释义:刘恕做学问,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

3、虽然在参与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尔拉·阿鲁图名为都总裁,但他素不识汉字,因而并没有参与实际编修,但他在财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给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三史皆修成,中书右丞相阿鲁图奏进。《宋史》在三史中虽然是最后完成,但只历时两年半。

研究宋史的一些基本史料

研究宋史的基本史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正史资料:《宋史》: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研究宋代历史最直接、最重要的官方史书。《辽史》、《金史》:由于宋代与辽、金并存,因此这两部史书也是研究宋史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有助于了解宋与周边政权的关系。

《宋史》共496卷,由元朝的脱脱撰写,是唯一全面记录宋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包含纪、志、表、传四种体裁。现有中华书局在1977年推出的新点校本。《东都事略》共130卷,由南宋的王称撰写,是一部纪传体的北宋史,但缺少表和志的部分。

《宋史》496 卷,元脱脱撰,是唯一系统全面记录有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含纪、志、表、传四种体裁。现有中华书局 1977 年新点校本。《东都事略》130 卷,南宋王称撰,为纪传体北宋史,但只有纪、传而无表、志。《续资治通鉴长编》520 卷,南宋李焘撰,为编年体北宋史。

《宋史》《宋史》是记载宋朝历史的基本史料,是研究宋史的基础资料汇编,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该书详细记录了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历史,是研究宋史不可或缺的资料来源。

第一,学术层级的,宋史的基本史料是:《宋史》(不是《宋书》,《宋书》里面写的是南朝刘宋的历史)《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朝北盟会编》。入门时,可先读《宋史纪事本末》。

宋朝的主要史料包括:官方编纂的史料:《宋史》:详细记载了宋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宋会要辑稿》:收录了关于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珍贵资料。宋代文集:范仲淹的《范仲淹公文集》:展现了范仲淹的文风和思想,对了解宋代文人具有重要价值。

宋史原文_翻译及赏析

翻译: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皇上亲自选拔他为第一。咸淳九年,被起用为湖南提刑,顺便拜见了原丞相江万里。

《宋史·辛弃疾传》原文: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

《宋史》的主要史料来源是宋代的国史、实录、日历等宋朝史官的原始记述,而这些史籍如今几乎全部佚失了,在其他书中虽然也有引用,但取舍、详略各不相同,加上在记载宋朝历史的各种文献中。 只有《宋史》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内容广泛而丰富,史料价值相当高。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总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宋史赵普传全文翻译宋史赵普传翻译:赵普、表字则平,是幽州蓟县人。周世宗在淮河地区作战,宰相范质上奏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太祖(赵匡胤)曾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

宋史太祖本纪原文及翻译二

1、南汉刘鋹在自己的国家里,喜好在酒中放毒药毒死臣下,不久归顺朝廷,跟着太祖来到讲武池,太祖倒了一杯酒赐给刘鋹,刘鋹怀疑酒中有毒药,捧着杯子哭泣着说:“我犯的罪是在不赦之列的,陛下既然不以死罪对待我,我愿意做一名大宋的平民百姓,亲眼看看太平盛世,我不敢饮下这杯酒。

2、韩令坤领兵攻打扬州,南唐派军前来援助,韩令坤商议想要退兵,后周世宗命令太祖领两千人满赶到六合,太祖下令说:“扬州的军队有敢退过六合的,就砍断他们的脚。”太祖在六合的东面寻机打败了齐王景达,杀敌一万多人。班师回朝后,后周世宗封太祖为殿前都指挥使,不久又封他为定国军节度使。

3、太祖,是宣祖的次子,母亲杜氏。长大后.,容貌威武,器度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学习骑马射箭,他总是超出其他人之上。

4、九月初二,太祖检阅各个道的军队,把骑兵编为骁雄军,步兵编为雄武军,全部隶属侍卫亲军。初五,诏令蜀地各州郡各自建立五百人的克宁军。十四日,黄河在擅州决口。二十一日,太祖到西水视察。任命孟昶为中书令、秦国公,赐给孟昶的子弟及臣僚不等的官爵。

宋史忠义郭永原文及翻译

节选自《宋史·忠义》)译文: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年轻时刚强英明。继承祖先的官职担任丹州司法参军。太守是个习武之人,无所顾忌的谋取私利,郭永多次根据法律制裁他。太守非常愤怒,凶神恶煞地逼迫郭永,郭永不被动摇,太守就假意说好话把他推荐给朝廷。

县里有一个水潭能产生云雨,当年干旱,巫乘着这个时候对百姓们喧哗鼓动,郭永用杖打巫,把他们在太阳底下暴晒,雨立刻下起来,县里的人刻在石头上记载这种奇异的现象。

当率义鬼灭尔曹。”大名人在系者无不以手加额,为之出涕,金人怒断所举手。乃杀之,一家皆遇害。虽素不与永合者皆面恸,金人去,相与负其尸瘗之。【试翻译】刘豫率整个济南兵力入侵,大名城孤立城防没有援助,郭永率领士兵日夜登城,等待机会就出兵攻击。

郭永在《宋史》卷四百四十八《郭永传》中两次“冒犯”太守的原因如下:反对过度敛财用于宴请:原因:太原帅每次宴请花费巨大,从各县收敛钱财以供给,而大谷县被收敛得尤其厉害。行动:郭永写信给幕府,指出这些钱财都是民脂民膏,不应作为宴请费用,并表示如果没有得到命令,他将检举揭发并离去。

宋史王质传原文及翻译

1、担任苏州通判,太守黄宗旦看不起王质,曾经趁着争辩事情时说:“年轻人竟然要与年长的人对抗吗?”王质说:“事情应当争辩,这是职责。”最终也不因此届服。黄宗旦抓获一百多个私铸钱币的人,把他们关进蓝获治罪,回来后杏诉王质说:“我用计谋捕获了他们,”喜形于色。

2、王质,字子野,自幼品行谨慎,学习刻苦,师从杨亿,杨亿赞誉他才情出众。他的伯父王旦看到他的文章,也赞叹不已。凭借家族荫庇,王质补任太常寺奉礼郎。后来,他献文并应召参加考试,获得进士及第,被推荐为馆阁校勘,后改任集贤校理,多次晋升至尚书祠部员外郎。

3、应该算得上,《宋史·王质传》记载:范仲淹贬饶州,治朋党方急,质独载酒往饯。或以诮质,质曰:“范公贤者,得为之党,幸矣。”世以此益贤之。说的是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之后被贬,而他的政治伙伴很快被政敌整治得很惨,但王质不在乎,反而带着酒为范仲淹送行。

4、王质(1001~1045)北宋官员。字子野,王旦之侄。莘县人。质少年力学,拜杨亿为师,亿称其才,伯父旦见其文,亦赞赏之。人物简介 王质(1001~1045)北宋官员。字子野,王旦之侄。莘县人。质少年力学,拜杨亿为师,亿称其才,伯父旦见其文,亦赞赏之。

5、关键词:尽礼,之)(2)子野的曾祖松之接受皇帝诏书续修《宋史》,没等到完成就死了,子野常想接着完成曾祖的事业。(关键词:受诏,卒,继成)(3)当天夜里接到命令,子野认为可以等到天亮后再回奏,就没有写这篇文书。 (关键词:谓,侍) 译文:裴子野,字几原,河东郡闻喜县人。